内视观想
“内视观想”来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26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故以身观身”;《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的弟子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由此可见,“内视观想”正是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先贤修身养性的方法。
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修养方法,叫做“内视观想”,是一种检视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儒家也有类似的修养方法,其实都是从心理上检查自己,作为改过向善的修养手段,心理学界也把它看作是一种心理疗法。最初由日本学者于1953年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也是欧洲监狱系统深受服刑人员欢迎的教育改造项目。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将其命名为“内视观想”。
- 北京监狱引入“内视观想”技术 帮服刑者修正自我
内视观想成为能够攻心治本改造服刑人员 ,是促使其认罪悔罪、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的教育改造关键性技术。
在2011年,在华夏心理的支持下,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负责教育改造的负责人率先亲自参加内视观想体验,并专门组织相关负责人到欧洲调研内视观想在监狱系统的应用效果。2012年,北京市监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狱内“内观中心”,8名服刑人员参加了第一期内视观想体验活动,开启了中国监狱系统利用内观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治的先河。
2014年,北京市监狱局依托华夏心理的专业资源,在北京市监狱建立了内视观想导引师实践基地,聘请了华夏心理创始人苏晓明先生、魏世伟先生开展对民警进行内视观想导引师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能力,开阔思想视野。由于教育改造效果显著,内视观想得到几任司法部部级领导批示,要求总结凝练,扩大其应用范围。2015年,内视观想被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监狱管理矫正关键技术系列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第一项关键技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课题研究,华夏心理被聘为课题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市监狱被确定为内视观想项目孵化基地。
在内视观想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华夏心理导引师团队以及众多社会导引师共同支持广东省未管所、江苏南通女子监狱、四川省金堂监狱、四川省川北监狱、河北冀中监狱五个试点单位内视观想项目的孵化,提供复制点监狱导引师的见习和实习。北京市监狱局也积极推动内视观想项目的推广,2017年把北京市良乡监狱、北京市未管所、清河分局清园监狱确定为复制点单位。十年来,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改造项目共举办 77期 ,教育改造服刑人员 800余人次 ,在实战中培训民警导引师 110余名 。经过十年的传承和积累,内视观想已经成为北京市监狱闪亮的名片,在各地监狱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与“内视观想”的服刑人员要在一个三四平方米的房间内独自度过不为外界干扰的7天时间。7天中,体验者完全沉浸在对自己的过往的审视和观察中,不与导引师以外的任何人有语言甚至眼神的交流。期间,在导引师的帮助下,体验者对过往的经历进行系统回忆,获得对自己的心理、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洞察和领悟。回顾的对象从父母等亲人开始,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这个人为我做过什么?”“我为这个人做过什么?”“我给这个人添了什么麻烦?”导引师每隔一个小时会对回顾内容进行导引,并根据体验者的人生特点布置,有时还征得体验者的同意安排各个阶段的回顾内容。体验者对回顾和检视的内容可以选择性地给导引师反馈,导引师不评价、不表扬、不分析,不批评。
内视观想的流程包括了以下方面:对主要养育者的回顾、对兄弟姐妹的回顾、对养育费的计算、对爱人的回顾、对子女的回顾、24条自我审视(如:对他人说谎、有借无还、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利用他人的善意等)、对周围人(如朋友、同事、同学等)的回顾、集体内观、集体分享等环节和阶段。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量化分析,结束内视观想的体验者都看到了平时或过往无法看到的自己的盲点,纷纷表示将珍惜亲情,踏实改造,励志新生,用爱回报亲人,用行动感恩社会。
设计原理:
如何激发罪犯自我改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从“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的转变,“内视观想”可以使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尤其是学会了“自省”的方法,有利于激发服刑人员对犯罪根源由“外归因”转变到“内归因”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与普通的心理矫治不同,在“内视观想”体验过程中,服刑人员变身为“体验者”,自觉地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去发现被自己忽略的一些曾经的事实,觉察自己“盲区”,从而看清自己;民警脱下警服,变身为“导引师”,帮助服刑人员在重走人生路的过程中,感悟得与失、对与错,导引师只起到“路标”的作用,只是平等地导引和倾听,让体验者自己觉察和提升自己。
-
非凡十年 | 华夏心理助力监狱系统书写内视观想新时代答卷
11月6—7日,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十周年交流研讨暨教育改造成果展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围绕教育改造、评估矫治、经验成果等主题,集中展示了北京市监狱教育矫治服刑人员工作的发展进程。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长周勇,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沈青,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何中栋、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尉迟玉庆,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副处长曹广健、北京市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占明,北京市监狱副监狱长徐欢等领导,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翟中东、史景轩等教授,以及来自广东、安徽、四川、宁夏、河北等5省10所监狱从事内视观想改造项目的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理事长苏晓明,华夏心理培训学校校长魏世伟及华夏心理内视观想导引师团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研讨交流会上, 举行了“内视观想”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理事长苏晓明先生与北京市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占明作为双方代表进行签约,双方就未来合作共建达成协议。此次签约,恰逢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改造项目开展十周年之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改造项目工作进入到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长周勇指出,历经多年实践,内视观想符合风险需求响应理论(RNR)、美好生活理论(GLM)与犯罪戒断理论(DFC)等现代改造理论,是一种真正能够攻心治本改造服刑人员,促使其认罪悔罪、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的教育改造关键性技术。从周勇副所长主持的研究课题新提出的罪犯改造“三度”理论看,内视观想在锐度、深度、温度方面具有突出表现,是一种高位阶、普适性的教育改造方法。
华夏心理助力和见证了北京市监狱内视观想十年发展历程。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理事长苏晓明表示,华夏心理作为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内视观想课题的技术支持单位,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内视观想”系列方法,使之在司法系统监管改造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实现治本安全观的“利器”。此外,华夏心理还将不断扩充“内视观想”的应用场景,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自我成长,和谐家庭,成就企业,明德彰显。